走出阿坝看“飞地”
开栏语: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遭受重创的阿坝工业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顽强挺立起来,步入了“跨越、特色、循环、新型”的健康发展轨道。为全面展现我州部分企业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过程,本网特开设“阿坝工业迈向新高”专栏,敬请垂注。
■现瑞 希敏 记者 宗旭
惨烈的“5?12”汶川特大大地震,使我州主要工业区遭受灭顶之灾,房屋倒塌,设备严重毁损,一些员工不幸遇难。
震后,原先主要位于水磨、映秀、漩口等地的工业企业大部分搬迁。受交通、电力等制约,茂县、理县等新兴工业园区因地理条件限制亦无法容纳全部工业企业的进入。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阿坝地震重灾区的企业发展,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金堂淮口划出专门地段,给予政策上的各种倾斜,支持阿坝工业的发展,这就是被称为“飞地”的成阿工业园。
近日,我们来到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成都—阿坝工业园内机器轰鸣。
成阿工业园是成都市和阿坝州合力打造的灾后重建项目,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地震灾后异地产业重建园区。截至目前,正式与园区签约的企业已达到61户,其中包括杭州士兰控股有限公司西部LED芯片制造基地、德尔环保地板生产基地及总部等,协议引资近140亿元。
按照计划,今年园区内将有30家企业竣工投产,到2013年底,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园区工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
500亿元产值、税收15亿元,这两个数据足以让阿坝人欣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园区规划建设中,我州还特意在优势资源和园区企业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比如,为了促进当地锂矿开发,园区引进了从事锂电池生产的浩普瑞公司;为了促进当地蔬菜深加工,引进了专门从事蔬菜加工的国中食品;为了延伸铝产业链,引进了以铝为原料的高科技公司,如此一来,阿坝的资源和园区的制造能力紧紧地连在一起,犹如腾飞的两翼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