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
场地预约登录
/
  您当前的位置:

侍俊:六项原则 科学长效

【发布时间:2013-08-06      阅读次数:652】

 

编者按:《人民日报》于512刊登了州委书记侍俊的署名文章《六项原则,科学长效》。今日本网全文刊登,敬请读者垂注。

六项原则 科学长效

侍 俊

阿坝州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帮助下,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超常奋战,基本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十分注重遵循“六项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在对地震现场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规划范围、重建区域和建设内容,合理确定未来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城镇布局、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等,重视人性化设计,真正让重建地宜居、宜业、宜行。坚持全面全域搞规划,广泛征求各类专家、专业人士尤其是当地人民群众对城乡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以及规划、建筑、抗震设防技术等方面的意见,向海内外公开邀请专业人员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重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第二,坚持安全性原则。科学选择重建地址,对地震受损房屋、道路、桥梁等建构筑物进行震害和地质灾害评估。严格重建项目选址,确保所有工程、新建项目和城乡住房避开活动性地震断裂带、避开次生灾害易发地段、避开行洪通道。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认真执行项目建设代理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对重建项目进行全程动态监管,全面提高建设质量。注重汲取国内外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在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及公共设施建设中,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提高抗震能力。按照建设“生命通道”和“避难场所”理念,注重优化交通道路的选线方案,强化各类工程措施,精心构建安全路。狠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全民防灾避灾教育。

第三,坚持开放性原则。我们不仅实施了开放性救灾,同时,大力推进开放式重建。在坚持依靠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前提下,全面配合对口援建省市完成重建项目。在一批城乡、设施等重建项目中,推出了合作共建的模式,这对优质高效完成重建任务,满足社会各界倾情帮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产业重建中,我们优化环境,搭建平台,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智力以及企业来州投资兴业。与此同时,全州灾后重建的所有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均向社会公开招标。

第四,坚持地域性原则。阿坝州灾区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而且自然条件差异性较大。无论是城乡重建、设施重建、文化重建、产业重建还是建构筑物的风貌特征,都十分重视体现地域特性,满足群众的现实愿望和长远生计、发展的需要。灾区一座座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镇、村寨以及特色产业已成为灾后重建的一大特色。

第五,坚持长效性原则。坚持把恢复重建与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积极探索具有阿坝特色的重建发展模式,同时注重面向未来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为阿坝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第六,坚持公开性原则。在制定建设规划、拆迁方案和补偿标准等之前,广泛听取和征求灾区群众、社会各界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大力加强灾后重建廉政建设,从严管理重建资金和项目,强化公开公示,促进公平公正,确保廉洁、阳光重建。健全完善招投标制度,组建阿坝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效防范各类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建设和行政成本。

历经三年恢复重建,阿坝人民从劫难走向重生,抒写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辉煌篇章。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无穷力量,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您是本站第27262385个访问者 川公网备案51322902000114号 备案信息:ICP备案:蜀ICP备2000745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32000022

主办单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 承建单位:北京筑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川省·阿坝州) 版本号:V1.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