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好势 破好题 开好局
——2011年四川经济的“变”与“不变”
□四川日报记者 胡彦殊
三个多月前,在全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四川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一个多月前,省委九届八次全会规划了未来五年四川的发展蓝图;12月24日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又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 “十二五”规划如何开局作出了回答。
今年我省GDP总量以及GDP增速有望创出新的高点。明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动力不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但通胀预期增强,货币政策转向。在这种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四川经济会有怎样的延续和调整?
变:从“巩固回升”到“高位求进”
不变:加快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高位求进、加快发展”。
从去年的“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到今年的“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再到明年的“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变化引人注目,准确反映了我省的发展态势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高位”是今年“巩固回升”的结果,“高”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还体现在速度上。“高位”仍然需要“求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有力的措施“求进”。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求进”既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要求。
从东部地区发展来看,GDP达到1.5万亿元以上往往还可以保持10年以上的快速增长,四川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判断使各地“求进”的信心更足,广元市委书记罗强的观点颇具代表性:现在击鼓奋进正当其时,奋力追赶中东部地区、紧跟全国发展步伐正当其时。
信心不仅来源于外部的机遇,更来自内生的发展动力,“十一五”期间,在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年均经济增速依然达到13.7%。盛毅认为,“十一五”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其间积累的宝贵经验,都使“求进”充满胜利的希望。
“进”不仅是速度的加快。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进”既包含 “促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结构”——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也包含“控物价”——稳定物价总水平,还包含“惠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年的全省经济工作基调尽管从“止滑提速”调整为“巩固回升”,再到“高位求进”,但“加快发展”一直一以贯之。盛毅认为,这体现了对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一方面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
变:引擎发力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不变:“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双引擎格局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经济增长引擎基本格局未变,明年经济工作仍然要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点。这被普遍解释为四川正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阶段性特征使然。
尽管双引擎格局基本不变,但其发力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变化。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漆先望认为,明年我省经济将面临来自货币政策转向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挑战。
从投资来看,国家的货币政策已做出重大调整,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货币投放和贷款规模增速下降,将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重大影响。另外,灾后重建任务的减少,也给地震灾区带来投资增长的巨大压力。
从产业支撑来看。货币政策的紧缩,将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在通胀预期增强的形势下,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使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加艰难。另外,漆先望分析,我省要保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左右的经济增速,将面对一定的能源供需缺口,能否有效克服能源约束,是决定明年经济增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双引擎格局发力的内部机制提出新的要求。虽然同是“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各方普遍认为,明年其内部结构调整将成为重中之重。
投资要调结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对接国家支持和鼓励的投资方向,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突出三方面的投资重点,一是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资,二是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产业投资,三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项目投资。
产业要调结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焦伟侠认为,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将加速形成产业升级的倒逼机制,优势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将破题,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步伐将明显加快,明年更是油气化工、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培育产业的跨越之年,新的千亿产业将诞生。
工业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将更加明显地体现,焦伟侠认为,随着工业块头不断做大,质量不断做优,与之相关的现代物流业、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出现“井喷”式增长。